叶集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一门受理”、“多元服务”
为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可及性与实效性,叶集区司法局依托综治中心平台,率先整合公证、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职能,实现群众办理法律事务“只进一扇门”。入驻以来,共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50余人次,办理各类公证事项52件,其中上门办理3件、容缺受理19件、预约办理15件、延时办理2件、邮寄文书6件;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3件,受理行政复议申请3件。
资源整合,一门受理
在50平方米的公共法律服务专区,依次排列有公证服务、法律援助、行政复议、法学会法律服务等四项职能窗口,可以为群众提供现场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申请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受理、公证事项办理、矛盾纠纷调解等项法律服务,推动法律服务端口前移,资源下沉。人员配置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的灵活模式,由区司法局相关职能岗位的工作人员和两个律师事务所10名律师组成的公共法律服务团队,精准对接群众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
“你好,我是农民工,从外地来准备起诉追索劳动报酬的,能不能帮我写份起诉状?”在法律援助窗口,一个自称李姓男子前来咨询,值班律师热情接待,仔细询问事情原由,审查相关证据材料,不到半个小时,一组包括民事起诉状、证据材料清单和证明材料的规范起诉文本递交到当事人手上,并准确指引其到诉讼服务窗口立案。十分钟左右,这名男子又折返回来说“我已经立案了,真是太感谢了,你们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我们外地人来这里打不到地方,本来以为很麻烦,没想到在这一个大厅里就办好,实在是方便老百姓。”
优化服务,精准解难
在综治中心公证服务窗口,公开公示了办事范围、服务流程,设置有休息等待区,提供有便民书写台、法律宣传册、适老用品等便民设施,推行“一件事一地办”模式,为群众提供申请、受理、办理、出证、送达等全流程公证服务,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众提供“上门办”服务,实现“一次不用跑”;针对外出求学、务工人员提供预约办理、邮递代办绿色通道。
“我来申请车辆继承公证,但我公婆都80多岁了,身体不好,坐车就晕,来不了公证处,我自己还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这该怎么办呀?”面对李女士无助的眼神和焦急的举动,窗口工作人员向其递上一杯热水,让其不要着急,有困难我们会想办法帮助解决,当她得知我们可以上门办理时,紧张的脸上终止露出了笑容。7月2日中午2时许,公证人员来主动来到位于三元镇的当事人家中,为两位老人现场办理了申请手续,回到公证处后及时为其出具了公证书。经回访,李女士的继承事项已圆满得到解决。
多元调解、源头止纷
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的专业性、综合性职能特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调解工作融入到公证服务当中,通过“咨询+调解+协议+公证”的闭环机制,既宣传了法律、促进了法治,又增进了和谐、源头化解民间矛盾纠纷,助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在公证处的调解下,既帮我们达成了调解协议,还进行了公证,我们双方心里都踏实了。”7月1日,一起损害赔偿纠纷的当事人双方都来到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窗口,因为相互之间不太信任,希望公证处给予解决。在接待过程中,工作人员既向双方确认了损害后果,又释疑了法律规定,经调解,双方对赔偿数额、支付方式和期限、违约责任等达成了一致意见,现场签订了协议书并申请办理了公证,并在公证人员监督下履行了相应的付款义务。通过公证调解,解决当事人之间民事纠纷,避免了诉累,让当事人忧愁而来,满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