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
2024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六安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不断增强法治政府建设质效。
一是强化法治思维。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党校主体班教学培训计划,举办全市领导干部法治建设培训班。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纳入“乡村名嘴说”品牌宣讲等内容。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法工作成效被全面依法治国法治督察工作简报、全面依法治省工作简报刊载推广。开展“一把手”话法治活动,累计40余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讲法治课。
二是厚植营商环境沃土。擦亮企业开办“皋效办”品牌,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零证办。依托涉企服务“云窗口”平台,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印发《六安市“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任务、明确时间节点,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部署开展2024年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规章政策清理,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万企”系列活动,深化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目前已实现交通、公安、市场监管等领域的信息与市信用平台数据库对接,共归集公共信用信息2.62亿条。
三是优化法治供给。紧紧围绕党委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组织起草《六安市电梯使用安全条例》《六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制定《六安市瓶装液化石油气管理办法》。组建首届行政立法和合法性审查专家库,全市乡镇街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对667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开展第十轮定期清理。全市各乡镇街统一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公布市本级8大领域159项轻微违法依法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动态调整“综合查一次”任务清单,集中评查市县两级执法卷宗近2000卷。积极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聘任99名行政争议调解员。2024年市本级办理复议案件278件,调解和解率48.57%。
四是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市、县(区)、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印发《关于推动落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方案》,编制《六安市公共法律服务指南》,出台《六安市法律援助案件指派管理制度》,提出公共法律服务24项工作任务、20个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创新“法燕”飞进寻常百姓家系列举措,推出“AI智慧普法”平台,上线“皋陶法治精神纪念馆云展馆”,打造六安法治研学品牌。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精心推出“百名所队长直播普法”“探访独山苏维埃革命法庭”直播,已开展直播68场,市普法工作经验被国家八五普法简报刊载推广。开展“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指导村(居)法律顾问和村两委身份的“法律明白人”结成6229对,累计开展培训讲座473场次,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次,“法律明白人”金其华荣膺2024年度“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弘扬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打造7个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入驻92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成1799个“百姓评理说事点”,2024年全市调解案件4.98万件,调解成功率98.2%。探索公证参与调解新模式,成立六安市江淮调解服务中心,成功调解案件10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