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六安市法宣办关于推进“法燕”飞进寻常百姓家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4-04-22 10:20
字号: 下载 打印 收藏

关于印发《六安市法宣办关于推进“法燕”飞进寻常百姓家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县区法宣办,直各单位:

现将六安市法宣办关于推进“法燕”飞进寻常百姓家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六安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415

 

 


六安市法宣办关于推进

“法燕”飞进寻常百姓家的若干措施

 

为适应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普法工作要求,进一步丰富普法形式,提升普法工作质效,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打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格局,让法律政策飞进寻常百姓家中,让普法成果润进群众心头,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如下措施。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盯“八五”普法工作重点任务,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创新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为新时代六安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更新普法理念,拓展普法内容,丰富普法形式,打造特色法宣品牌,争取到2024年底,推出一系列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普法举措。

三、重点任务

(一)突出“四个坚持”,让普法走新更走心

1.坚持“需求为王”,用精品力作拓展普法内容。本着“群众需求什么,普法就普及什么”的理念,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推进“菜单式”普法,以群众诉求为导向开展普法宣传,将涉及人身安全、消防安全、酒驾醉驾新规、惠企暖企、防恐防暴、禁毒防艾、反诈拒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作为阶段性普法工作重点,打造“大别山平安夜校”等特色普法产品。

2.坚持“流量至上”,用互动交流拉近普法距离。转变以往说教式单方灌输的普法方式,积极运用在线直播、有奖问答、名人互动等方式,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激发群众学法用法的热情。围绕阶段性社会焦点,通过部门答疑、专家解读、发布案例、旁听庭审、情景再现等群众喜闻乐见、可感可及的方式,拉近普法宣传和群众生活的距离。

3.坚持“数据赋能”,用科技力量提升普法精度。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打造“智慧”普法大数据平台,综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12348”法律服务热线、110报警平台、民声呼应平台、信访信息化综合平台以及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案件数据进行汇总梳理,分析我市普法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内容等,指引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展普法,实现普法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4.坚持“同频共振”,用协同发展打造普法矩阵。树立“大普法观”,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理念,充分动员各地各部门参与普法的积极性,通过用好六安普法微信公众号、六安警方、大别山夜校、平安电影院等载体,整合各类群众关注度高的新兴媒体,组建六安新媒体普法联盟,采取联动发布等形式,实现普法工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二)突出“四项聚焦”,让普法有声更有色

1.聚焦“追根探源”,用皋陶文化讲好法治故事。用好皋陶品牌,提炼皋陶法治精神,推动皋陶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创新性转化,编辑出版《皋陶法治精神研究》,开展清明皋陶祭典,谋划皋陶“法治之夜”活动,上线皋陶法治精神纪念馆云展馆,加快推进皋陶法治文化基地建设,提升皋陶文化品牌影响力,让皋陶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2.聚焦“文化传承”,用非遗项目做好法治文创。举办“皋陶杯”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大赛,创作一批皖西庐剧、大别山民歌、大鼓书等法治题材歌舞曲艺非遗节目,开展非遗特色法治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推出霍邱柳编、翁墩剪纸、临淮泥塑等非遗传统工艺类法治特色文创产品,开展“生命至上‘六个一’平安行动短视频、摄影作品大赛”,进一步提高全民普法意识、安全意识,提升普法作品质量与水平。

3.聚焦“新质生产力”,用新兴媒体推广法治栏目。重点围绕“六安普法”“六安警方”“六安发布”“六安文旅”等工作基础扎实、群众关注度高的抖音账号、微信公众号,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普法栏目开展与中国警察网、北京市公安局等重点单位的直播联动,推动线上普法品牌提升,全面提升六安普法的影响力,力争更多新媒体账号获得群众关注、点赞,在全国榜单脱颖而出。

4.聚焦“红色遗产”,用红色研学打造法治之旅。紧扣六安市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持续强化对红色法治文化阵地的建设和运用,以金寨“两源两地”旅游为核心,整合独山革命法庭、六安中心县委旧址、诸佛庵革命遗址群、舒城新四军四支队旧址等一批红色法治旅游资源,选树一批红色普法思政课教官,推创一批红色普法经典思政课程,打造六安法治研学品牌,推动红色普法入脑入心。

(三)突出“四个抓手”,让普法见行更见效

1.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全市各级党组织思想高度统一,将专项普法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同部署、同推进,不断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普法工作格局。重点打造以主要负责人带头“讲”法,干部职工庭审“观”法,普法人员上门“送”法为特色的“机关法律学习月”活动。

2.以建强基层为抓手。以开展“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为契机,严把准入门槛,完善退出机制,不断优化基层普法队伍结构,注重将村(居)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和“法律明白人”的乡土优势结合起来,提升基层普法队伍能力和工作质效。

3.以人才储备为抓手。在抓好普法讲师团等专业普法团队的同时,重点关注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皖西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六安技师学院深度合作,让高校在校生特别是法学专业在校生利用寒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机会,参与我市普法乃至司法、执法相关辅助工作,在实践中加强对法律法规的理解。

4.以四项清单为抓手。“需求清单、供给清单、责任清单、督导清单”四项清单的方式,推动落实普法责任制,引导部门将法治宣传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根据司法机关工作特点,重点打造以“背包法庭”“上门听证”为特色的以案释法制度。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工作站位。各地各单位要从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六安的高度,牢固树立全市普法工作“一盘棋”理念,不断开创新时代六安普法工作新局面。

(二)压实工作责任。各地各单位要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动法治宣传与日常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在工作实践中实时普法、以案释法,不断提升普法工作效能。

(三)完善考核机制。要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普法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内容,纳入依法治市考核,既树立先进典型,又鞭策后进单位,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上下联动、齐头并进的工作局面。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