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法律援助工作总结
2024年,在省厅、市局和市民生办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我市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实事工作有序开展。年初,市司法局出台了《六安市2024年度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实事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实施内容、保障措施等,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顺利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项目进展情况
2024年全市计划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050件。截止11月底,全市共审批案件6630件,完成率达109.59%,办结案件5426件,结案率达81.84%,经费投入计划数665.5万元,已投入817.50万,经费投入率8122.13%,已支出608.16万元,其中,办案补贴539.87万元,宣传培训等费用支出68.29万元,经费使用率达74.39%,办案补贴发放占比达88.77%,整体工作按照年初计划有序推进。
二、工作举措
1.降槛扩面,扎实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结合六安市法律援助工作情况,拟定《六安市2024年度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实事实施方案》,部署全年工作任务,保证日常工作有的放矢。配合市民生办做好民生实事进度月度统计报表、信息上报等信息平台工作。制定印发《2024年度全市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实事绩效评价指标》,将案件审批数、案件办结数、案件质量以及经费支出额、案件补贴发放额纳入年度考核评价指标,推进法律援助工作高质量实施,使年终对于各县区的考评有章可循,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证全市法律援助工作按时有序推进。
2.持续推进法律援助品牌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围绕省厅、市局下发的相关文件,努力打造好“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积极开展“法援护苗”行动。以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和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作为法律援助重点服务对象,参与市人社局牵头的根治欠薪工作联动机制协商,并提出相应意见,按照工作机制要求,及时安排律师参与端午等节点根治欠薪活动值班活动,2024年度与六安市人社局联合下文,在六安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选拔律师参与到工作站值班中,为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驾护航,努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在做好特殊人群法律援助工作的基础上,带动整体法律援助服务效果的提升。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不断优化法律援助服务流程,开设法律援助申请“绿色通道”,让困难群众少跑路,确保法律援助应援尽援,提升法律援助整体服务效果。
3.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安徽省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服务规范》、《安徽省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服务规范》,综合采用旁听庭审、征询办案意见、案卷检查、回访受援群众等措施,努力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畅通投诉渠道,设立投诉电话、公布电子邮箱等强化外部监督,明确投诉范围和处理程序,规范投诉处理工作,确保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及时出台《六安市法律援助值班律师管理制度》,《六安市法律援助案件指派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巩固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并在10月份面向全市参加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参与法律援助值班的执业律师组织召开六安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提升培训会,提升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业务能力和办案效率,促进全市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更加规范。
4.加强经费监管,确保法律援助经费专款专用。市、县区司法局和法律援助机构主动加强与财政局、民生办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法律援助民生工程项目经费,及时关注中央、省级财政下拨的法律援助专项经费,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保证经费按照序时进度予以拨付到位。同时市、县区司法局和法律援助机构着力加强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资金使用监管,强化民生工程绩效考核评价。在经费使用方面,要按照规定要求,严格区分人员经费、办公经费、业务经费、宣传经费的支出范围和项目;业务经费的支出,要更多向案件补贴、值班补助方面倾斜,要确保达到70%以上。在经费管理方面,要落实经费科目单列或账户单设要求,严格执行限定支出范围、标准和程序,确保专款专用。市局于10月份开展经费使用管理工作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对各县区法律援助经费使用进行相应通报,强化经费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将有限的法律援助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最大化发挥经费效应。
5.探索区域协调合作,深化法律援助跨区域协作、部门联动。印发《六安市法律援助申请全域通办工作方案》,推动市与县(区),县(区)与县(区)区域范围内法律援助申请、材料核实、文书送达、法律援助人员调配等方面协作,实现全市范围内法律援助申请、受理、指派通办工作。同时依托法院、检察院、妇联、残联等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紧密合作网络,进一步拓宽法律援助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村、社区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将法律援助服务延伸至基层,满足困难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三、存在问题
1.刑事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在六安推开,由此增加案件管理和经费支出工作,需要法律援助机构做好各方面协调。
2.各县区经费使用进度较慢,同时需与同级财政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保证法援经费中央投入部分及时下拨到位,地方配套资金按照对照中央1:1足额投入。
3.信息及案例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对法律援助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案例需加强报道。
四、下一步打算
1.归纳总结各地法律援助经验。学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巩固和扩大好的经验成果,努力提高我市法律援助便民 服务水平。
2.切实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全面落实法律援助“一案一评、一案一核、一案一补”,综合采用旁听庭审、征询办案机关意见、案卷检查、回访受援人群等措施,强化内部和外部监督。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通过设立投诉电话、公布电子邮箱等方式,规范投诉处理工作,确保法律援助服务质量,让每一起法律援助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时间的检验。
3.完善人民法院、看守所、检察院部门工作站律师值班制度,发挥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看守所、检察院等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点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刑事案件审查起诉阶段法律援助参与工作,应援尽援。
4.大力宣传法律援助专项服务品牌,充分利用国家法定节日和特定纪念日开展宣传工作。市本级和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在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宣传和推广上加大投入,并作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