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与依法治理科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2023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托新媒体矩阵持续宣传推送“习近平法治思想天天学”普法日历。在村居设置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栏,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融入基层群众寻常生活。推动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进网络活动。制发2023年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年度工作要点,部署年度普法与依法治理6大任务22项工作。向市直70家单位发布普法任务书,量身打造普法任务。
二是抓好民法典主题宣传。5月份,联合市委宣传部紧扣“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部署9项民法典宣传重点活动,督促开展好“典亮村居 振兴乡村”等五大主题活动。推动指尖普法,组织全市参加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民法典知识竞赛。开展六安市“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有奖竞答活动,39118人次参与,4220人次获奖。组织制作和展播“案说民法典”“漫说民法典”“图说民法典”等作品,通过六安市“新媒体普法联盟”持续推送。利用《图图说法》《法在身边》直播和电视栏目,邀请律师与观众互动,解读法律热点。
三是围绕重要节点开展专题普法。组织“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传活动,重点围绕宪法、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宣传,展播国家安全宣传音视频。积极组织开展“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5”世界环境日等时间节点的普法宣传活动。联合市人大监司工委、市委宣传部开展2023年“江淮普法行”活动。
四是突出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落实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推进落实“宪法晨读”活动,将宪法法律教育有机融入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联合市教育局申报六安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为安徽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公布全市24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名单,定期组织青少年法治实践活动。
五是打造法治文化六安品牌。以上海六安对口合作为契机,将皋陶法治精神云展馆项目纳入2023年对口合作计划,积极对接法律出版社和上海、广州、合肥等地公司,推动云展馆项目实施,6月29日,法律出版社副总编辑张雪纯一行到我市调研并对接云展馆建设事宜。目前对6家公司进行了初选,确定2家公司制定项目详细实施方案,下一步将联合上海市司法局进行方案评审选定。根据司法部普法依法治理局和省司法厅安排,拍摄制作皋陶法治文化微电影《答案》,在安徽政法、安徽普法等省级平台广泛展播并报司法部。妥善用好红色法治文化资源,学习借鉴四川省建立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先进经验,对接联合史志、文旅等部门,针对我市23处国家和省级红色文化重点文保单位,赴金寨县、霍山县、裕安区等地开展红色法治文化遗迹调研,不断加强红色法治文化研究、保护、宣传和传承。
六是推动法治乡村建设。落实《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接市民政局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分解年度目标任务,开展第六批“六安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示范创建,2023年计划完成300个市级示范村建设。做好“法律明白人”培训工作,督促分级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确保每名法律明白人每年培训不少于8课时。全市365个法治公园(广场)、2105处法治文化阵地定期更新宣传重点,积极发挥基层普法阵地作用。推荐裕安区独山苏维埃革命法庭(中华苏维埃革命法庭史馆)和金寨县法治文化公园申报安徽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七进活动,指导裕安区创新示范实施各项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举措,发挥好省厅联系点示范作用。
二是开展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工作。围绕我市“八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完善评估指标,开展全市“八五”普法中期检查评估工作,认真梳理普法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和薄弱环节,加强规划实施中的动态监测、成果展示,为迎接省级评估检查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推动形成全市普法工作合力。联合市人大开展“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和“江淮普法行”活动开展情况督查,对市直各单位普法任务书落实及重点普法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督促各单位落实普法责任清单,在执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以案释法,形成普法工作合力。
四是打造六安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加快推动皋陶法治精神云展馆项目实施,配合省法宣办做好红色法治文化挖掘,建立红色法治文化遗址名录。持续开展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