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立足新时代新起点 展现新作为新贡献
2020年,六安司法行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司法厅决策部署,全面强化“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工作布局,守初心、担使命,各项业务工作取得新进展。行政复议化解矛盾纠纷成效显著,被司法部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行政复议工作联系点。法治文化特色鲜明,皋陶法治文化基地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法治建设、法治宣传、依法行政三项工作位于全省第一方阵,律师行业党建、公共法律服务等多项工作在全省作经验交流。10个集体、30名个人获司法部、省司法厅表彰。
(一)法治建设统筹有力。一是全面依法治市统筹推进。推动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制定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召开推进会,组织开展全面自查整改,对舒城、金寨两县开展地督察。积极推动将“述法”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内容,推动法治建设纳入市县党委巡察重要内容全覆盖。全面完成《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规定任务,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任务督察清单》,对77项具体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察,并督促县区整改落实。组织申报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单位,市政府政务公开制度创新项目入围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举办2020年法治建设及依法行政工作专题培训班、全市领导干部专题法治讲座。发布2020年十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举办法治政府建设暨“七五”普法新闻发布会。依托皖西学院法学院挂牌成立法治六安建设研究院,为新时代法治六安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二是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行政立法提质增效。编制市政府2020年立法工作计划草案,经市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印发。推进《六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六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六安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六安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的制定。落实市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按程序遴选12名市政府法律顾问人选,新聘续聘20名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严把合法性审查关。2020年共审查规范性文件53件,市政府重大招商引资协议等涉法事务及其他文件26件,提出审查意见300余条。市政府出台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分别向省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备案16件,备案通过率100%。持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举办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通用法律知识考试,全市1408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考试,通过率84.57%。稳步推进“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支持金寨县在全省率先采取综合委托形式,将县直单位136项行政执法权限委托给乡镇集中行使。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扎实开展。2020年,全市复议机关接待当事人1000余次,收到复议申请或咨询504件,受理前调解和解237件,依法受理263件,审结183件。行政应诉案件连续四年胜诉率为100%。积极推进复议体制改革,建成行政复议智慧功能区,设立首批23个便民服务点,启动12348网上申请通道,完成省司法厅两项专项课题。三是普法依法治理纵深开展。弘扬法治精神,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法律学习,承办省“宪法视野中的民法典”研讨会,开展“宪法七进”。全面部署开展全市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成立民法典宣讲团,开展学习宣传活动1100余场。承办全省“江淮普法行”启动仪式。持续开展“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活动,发布疫情防控法律知识4476条,解读典型案例562个。改造升级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大力弘扬法治文化,市皋陶法治文化基地被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并举行揭牌仪式。开展首届“皋陶杯”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大赛,征集作品2800余件,举办法治书画展和颁奖仪式。拍摄皋陶法治动漫,《种德三苗》获全国十六届法治视频征集大赛三等奖,在全省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大赛中斩获特等奖一个,一等奖两个。组织评选、宣传推广首届六安市“十大法治人物”,1人入选全省“十大法治人物”,1人获提名奖。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出台《全市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深化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训。加强人民监督员和人民陪审员选任管理,促进人民参与法治建设。
(二)法治保障日益强化。一是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减证便民”,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26家市直单位取消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1163项,11家市直单位涉及的65个政务服务事项100项申请材料采取告知承诺方式。开展文件清理工作,清理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规范性文件212件,其中,拟废止13件,拟修订2件。二是公共法律服务做优做强。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召开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金寨县公共法律服务先进经验,部署重点任务。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开展电子证照数据归集,共归集证照种类4类2300个。推广应用安徽法网,2020年受理预约3880件。依托六安普法微信公众号,开通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通法治地图、法律咨询功能,695名本地律师在线支撑,回应群众关切。开展驻点式社区公共法律服务试点工作,积极打造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加快推进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市皋翔公证处在金安区人民法院成立民事纠纷调解中心。强化律师行业管理,深入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律师专业水平评定、律师调解三项试点改革工作。推荐优秀党员律师担任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陪同市、县领导接待群众信访,处置重大群体性事件。2020年,全市办理公证事项44523件,司法鉴定业务9841件,律师代理各类案件22885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代理民事诉讼和非诉讼事务2537件。圆满完成六安考区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阶段1236名考生的考务工作任务,并作为全省主观题考试阶段纸笔化考点,承担了10个地市共371名考生的考务工作。三是困难群众合法权益有力维护。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推进法律援助值班律师、法律援助参与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建立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遴选律师建立《刑事辩护律师名册》,实现刑事案件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2020年,全市共审批法律援助案件6672件,办结6848件,结案率102.6%。
(三)平安建设扎实推进。一是不断强化社区矫正管理。扎实做好社区矫正法贯彻学习宣传,社区矫正法知识竞答位列全省第二。着力推进市、县两级社区矫正机构设置,以及市、县区、乡镇(街)三级社区矫正委员会设立。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对象技能培训,实现社区矫正购买服务全覆盖,圆满完成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专项清查活动。二是全力服务疫情防控。开展“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专项行动,组建疫情防控专项法律服务团,建立律企对接机制,提供复工复产“法治体检”公益法律服务。严管特殊人群,全市社区矫正对象无脱管、漏管,无确诊、疑似病例。做好刑满释放人员衔接工作,全部落实必接必送和相关衔接措施。三是主动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完善人民调解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对接机制。市商调委先后与市中级人民法院、金安区、裕安区人民法院建立诉调对接平台,设立驻人民法院调解室。进一步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信访等部门的配合力度,切实做好“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警民联调”“访调对接”等对接联调工作。举办全市人民调解业务培训班和首届人民调解技能竞赛。全年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6886件,调解成功率98%。